2020-11-21 11:04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黃宏
11月20日上午,2020浙江省農業博覽會在杭州開幕。
開幕式上,來自浙江11個市的縣(市、區)長推介了當地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這句話蘊含了不小的信息,這意味著浙江市縣政府對農產品的推介,正大踏步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已閱君今天要專門來聊聊這事。
它們所以知名,背后有他們的努力
浙江市縣政府對農產品的推介,其實分好幾個階段。
已閱君一個階段一個階段來聊。
先聊第一個階段,從改革開放到2000年之后幾年,當時其實有很多市縣領導在忙這件事。
從媒體的相關記錄,可以一窺當時他們的努力。
2000年時,《浙江日報》曾有過一篇報道,介紹安吉冬筍如何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文中有這么一句話:“縣長帶隊多次到上海、南京、蘇州、無錫等大中城市召開推介會、展示會,多渠道提高安吉鮮筍知名度?!?/p>
還曾有一篇報道,介紹了胡柚怎么從一樹野果變成常山縣的“金名片”。
里面也提到了縣領導。
常山縣前后七任縣委書記持之以恒,圍繞胡柚做了很多工作:開發項目,直至獲全國農產品金獎杯;跑山頭抓質量,跑碼頭尋銷路;之后實施品牌戰略,開拓更大的市場。
事實上,浙江的很多特產背后,往往都有類似的故事:找到銷路,讓農民的產品能賣出去,能增收。
吆喝、叫賣,目標在場外
大約在2008年左右,產生了一種新現象:市縣領導們“代言”。
2009年3月,杭州麗水路上的一家縉云土特產店門口,縉云縣副縣長陳慶源手捧剛泡好的茶,向來往顧客推介縉云特產筍峰茶。引起多家媒體關注,不少網站還轉發了消息。
浙江農博會顯然是個更好的場所。
2011年的浙江省農博會上,時任衢州市委常委、龍游縣委書記徐旭左手拿著大米,右手拿著蓮子,為龍游富硒農產品“吆喝”,也受到了人們的關注。
在互聯網時代,市縣領導因為身份具有特殊性,往往能吸引到更多網絡上的注意。雖在場內“吆喝”,卻是為了吸引場外人的注意。
為農產品代言過的市縣領導不少:2014年時,有時任縉云縣長吳筱琳和副縣長朱金元;2016年時,有時任松陽縣委副書記、代縣長李漢勤。
“陣容”最龐大的,是在2018年。當年的浙江省農博會,浙江11個市分管農業的副市長分別登臺“代言”,寧波市副市長卞吉安推介的是象山柑橘“紅美人”;溫州市副市長苗偉倫則為南麂島大黃魚“站臺”。
不過,這類市縣領導“吆喝”“代言”,也意味著以政府公信力為所“代言”商品背書,因此所推介的不再是本地的“大路貨”,而是精品農產品。
不少精品農產品的品牌,因此崛起。
這件事,將來會是趨勢
今年,很多人對市縣領導推介本地農產品,印象最深刻的是:直播帶貨。
曾有這么一個不完全統計:光到今年5月,浙江各地就有30余位縣(市、區)長陸續為當地農產品等“代言”。
今年2月19日,衢州市市長湯飛帆直播“帶貨”衢州柑橘;3月7日,常山縣委書記葉美峰,“帶”常山胡柚;3月10日,嵊州市副市長余丹直播,“帶”越鄉龍井……
原因眾所周知:因為疫情,需要為農民解決“燃眉之急”。
但更值得注意的,卻是已閱君在開頭點出的這件事: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是指在一個特定區域內,由相關組織所有,由若干農業生產經營者共同使用的農產品品牌。
大家熟悉的香檳酒,其實就是個區域公用品牌。
背后涉及到一整套機制:打造專業團隊、實現同一生產標準、進行品牌運營……
一個區域公用品牌如果能打響,背后利益非常多。歐盟委員會曾發布過這么個研究結果:相關產品售價平均是同類產品的2倍。
近年來,不光是浙江,從全國范圍來看,很多地方政府都在逐步從推介產品本身轉移到推介區域公用品牌上來。
浙江的市縣政府也在努力。
去年浙江省農博會上,省委常委、溫州市委書記陳偉俊和溫州市市長姚高員共同為“甌越鮮風”揭牌,它就是個區域公用品牌。
“三衢味”則是衢州市打造的區域公用品牌,曾在杭州、上海等地舉行過推介會。上海的那場,由衢州市副市長田俊現場“代言”;這次則是由11個縣(市、區)在農博會推介。
從中不難看出未來的趨勢,更能看出政府服務怎么在與時俱進。
因為前人栽了樹,后人才能乘涼。我們享受之所以有現在的美好生活,背后其實有這一批批的“栽樹人”。
政府工作報告丨極不平凡的2020年 浙江交出這張答卷
1政府工作報告丨“十三五”勝利收官 來看浙江這份成績單
2你好,新支書丨德清這位村支書咋成“全國優秀農民工”
3廳(局)長通道丨張平:倡導大家就地過年
4外出人員返鄉先登記 浙江發布農村(社區)防控“十須知”
5廳(局)長通道丨孟剛:“十四五”謀劃245個重大項目
6政府工作報告丨“十四五”任務書來啦 浙里大事要事看過來
7因疫情防控需要 杭州東站站內便捷換乘通道暫時關閉
8政府工作報告丨全力以赴 2021年浙江這樣全新開局
9區域經濟觀察員丨64613億元背后 是什么樣的浙江?
10
最新評論(8 )
暫無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